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联 系 人:李总
联系电话:13759574266
在线 QQ:89417157
邮箱:13759574266@qq.com
微信号:ynlongtou
地址:昆明市滇缅大道旁昆建路5号108智库空间A座4楼

新闻中心

网上知识付费能否行得通

  今年2月,腾讯表示已经开始测试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近期将正式上线。不久后,豆瓣网上线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一脚踏入知识付费领域。

  目前,“得到”“分答”“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平台风生水起,功能日趋完善,各领域专业人士纷纷入驻。根据腾讯旗下研究机构企鹅智酷的数据,超过五成的网民曾有过以不同形式为知识“埋单”的行为。

  曾几何时,信息免费成为互联网的流行词,甚至代名词。如今,从无偿享用信息到愿为知识付费,互联网呈现新气象,进入“知识+”时期。互联网上,“知识付费”能否成功逆袭?如何保证用户获得的知识付费产品物有所值?又如何为知识生产者撑起版权保护伞?值得深思。

  “知识埋单”或常态

  “买房子的各种税怎么算?”“如何制作一个高质量的PPT?”“零基础考注册会计师,哪几本教材值得参考?”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习惯于在网上搜索信息,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互联网信息的海量获取,也带来无效信息的充斥泛滥。人们往往会陷入对精准信息的选择、识别困难之中。为了节省时间成本,人们更加倾向于支付一定费用,直接得到专业回答。”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传武分析。

  今年年初,某校大三学生何晓华在《2016年,我为线上知识/工具付费3517.91 元》一文中,细数了去年自己为内容埋单的各类支出,其中知识付费约占40%,包括财经类解读节目、古典音乐鉴赏、各类直播课程和在线问答等。

  截至2017年4月2日,“得到”APP总用户数达630余万人,日均活跃用户近60万人,专栏累积销售近180万份。“用户花钱购买知识产品,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更好的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说。

  知识付费迎合了人们对于自我实现和升级的追求。从企鹅智酷提供的数据来看,深入浅出的“干货”“硬货”最受消费者欢迎,近2/3用户愿为“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埋单,其次是“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得到近四成用户青睐。

  “知识付费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最容易在碎片时间抄起来就用的产品。”罗振宇表示。音频、短视频或图文结合等形式,适合填补等候、通勤、运动时形成的时间碎片。这种积少成多、聚木成林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下不少人的新选择。

  此外,在线支付体验的提升,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明晰,也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添柴加火”。

  “知识付费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只有付费才能鼓励更多人,尤其是鼓励更多专家进入这个领域,提供更专业、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能让用户更珍惜自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获得的每一个答案。

  “货真价实”有差距

  近日,某娱乐记者在微博上用1个小时回答了7个问题,累计有2.4万多人围观,每次围观需付费1元。此外,他在某平台对52个明星的爆料,也引来超过1.7万名用户付费实时参与。

  知识付费模式给平台注入了可观的用户流量,并为知识生产者带来不菲收益。同时,提问与回答的娱乐化倾向也逐渐显现,让用户期待的有价值的知识变了味儿。

  以某知识付费平台为例,在引入网红名人进驻之后,用户的“窥私欲”被迅速激发,出现了大量针对名人私生活的提问。据报道,有名人通过32个回答赚取了近25万元,远远超过各领域专业人士在该平台的收益。“靠名人效应和各种噱头吸引流量,成了各个知识付费平台初期快速占领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朱巍说。

  当知识付费平台相对严肃专业的问答模式被娱乐八卦、隐私窥探等破坏,各专业领域的知识生产者将逐渐失去平台的主流地位,而那些真正有专业知识需求的用户也会选择出走。朱巍认为:“知识付费模式逐渐成熟稳定之后,关于名人隐私信息的购买热情会逐渐下降。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光靠噱头和炒作是行不通的。”

  据知乎相关负责人介绍,知乎Live大部分主讲人都是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的普通人,平台也会对他们分享的主题、内容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严格审核,后续还将逐步完善用户评价体系等机制,将选择评价的权利交给用户。

  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吴晓波认为,知识付费浪潮下,内容生产要更加倾向于精英化、专业化。知识创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把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讲述。

  目前,主打专业知识的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据统计,在“得到”APP上,以音频+图文的形式讲授经济学知识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目前订阅人数已经超过9万。

  “知识付费是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新方式,平台不仅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阅读收听习惯,更要为用户挑选合适的内容”,黄传武说,“知识可以付费获取,获取的知识是否物有所值很关键。一个平台可能在短期内有名人加持,但是长远的发展需要优质的内容作为基石。平台只有真正带给用户货真价实的知识,才会有生命力。”

  付费围观遭“山寨”

  然而,当前知识付费行业也面临版权保护的困境——

  “‘得到’APP的专栏音频免费分享,想要的小伙伴们留下邮箱地址”“定期免费分享喜马拉雅FM、知乎Live内容,有需要的扫码加群”……百度某贴吧里,将付费产品拷贝下来,再免费分享的帖子比比皆是。

  “目前知识付费市场中,大的版权环境已经很好了,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罗振宇说。由于互联网时代分享的速度和效率极高,必须有更先进的技术及时跟踪和回馈,随时打击侵权行为。

  近日,一位房地产“大V”入驻主打付费私密社群功能的APP,其高达3000元的入群费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很快,在同一APP内就出现了提供“转播内容、代提问”服务的“山寨群”,入群费用降低至仅200元,一天之内已有上百人加入。“3000元群费太高了,还是希望能花小钱,办大事。”某位加入“山寨群”的群友坦言。

  而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也能搜索到用低价贩卖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的商品,买家付费后通过网盘、微信群、QQ群等渠道获得,有的成交数量达上百次。

  有专家指出,如果不明确知识产品的归属权,就会损害知识生产者的利益,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阻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已有主打内容版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平台推出增值服务,专门为知识付费平台上的产品筑起版权“保护墙”。

  各个知识付费平台也纷纷采取行动,在加大对盗版产品举报力度的同时,掌握版权保护的主动权。据了解,“得到”APP的每篇文章下都有版权声明,专栏内容也在国家版权局进行了著作权登记。

  “知识付费的浪潮中,版权保护的方式应当从以对著作权中人身权的保护为中心,扩展到以保护财产权为主、保护人身权为辅的方式。此外,在保护知识生产者收益,包括广告和流量收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产品传播、分享的鼓励,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朱巍说。

  更多云南龙头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案例请查看:http://www.ynlongtou.com/case.asp?id=3

  云南龙头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网站建设经验,坚持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网络营销化”为宗旨,成功帮助多家中小企业实现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如你有任何关于网站建设的疑问,请立即点击咨询云南龙头科技有限公司资深营销专家或拨打咨询热线:13759574266,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

云南龙头科技有限公司服务范围